山東環宇測繪公司已認證,道路測量,環宇公司道路測量
水準點的布設 水準點應選在道路中線經過的地方兩側50~100m左右, 地基穩固,易于引測、不受路線施工影響的地方。 根據不同的 需要和用途,可設置性水準點和臨時性水準點。 性水準點:埋設標石,也可設在性建筑物上或用 金屬標志嵌在基巖上。在路線的起點和終點、大橋兩岸、隧道 兩端等位置應設置性水準點,路線較長應每隔25~30公里 測設一點。 臨時水準點:一般是埋設大木樁,頂面釘入鐵釘作為標志。 布設密度:山區每隔0.5~1公里設置一個,在平原區和微丘陵 區每隔1~2公里設置一個。在一般的中、小橋附近和工程集中 的地段均應設置臨時性水準點。 地面道路段監理測量要點: ⑴.對監理認可的導線點、加密點、水準點進行測量放樣,等待監理測量復測的手續正確無誤后安能進入下一步施工。 ⑵.地面道路路床標高嚴格按設計要求和測量規范進行施工,路線中心、邊線和每層標高進行100%的測定,并上報監理工程師復測,滿足設計要求后進入下一道工序。 具體精度要求: ①控制點點位相對誤差<1/10000 ②定位放線相對中誤差≤1/5000 ③測角中誤差±10〃 ④水準點閉合差±20√L ⑤量距差<200m為±1/5000 實地踏勘選線 (1)平原微丘區路線,應處理好線路與農田水利、道路、村莊 和其他建筑物的關系,路線應短捷、舒順,并注意整體線形的協調 和連續性。 (2)越嶺路線,應選擇好埡口和坡面,需要展線時,應充分利 用自然坡面展線,不得已時可用回頭展線。 (3)沿河線,應根據河岸兩側自然條件、農田、水利、居民點 分布和洪水淹沒等情況,確定應走的河岸及跨河換岸的位置;調查 洪水位,合理控制線路高程。 (4)山腰線,應布設于地形、地質、水文情況良好的一側山坡 ,并應通過縱坡調整,避開支溝發育、剝蝕嚴重的“雞瓜”地形和 懸巖陡坡。 (5)山脊線,應對分水嶺各埡口進行放坡試線,確定埡口控制 點,盡量利用平順、開闊的山脊布線;如需沿分水嶺側面布設時, 應按山腰線的要求處理。
查看全部介紹